查看原文
其他

七秩芳华·往昔如昨|詹国彬:抚今追昔 饮水思源






【编者按】悠悠七秩芳华,漫漫征程如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南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就了华美的篇章。关于母校,那里有校友们最美好的年华。携一纸信笺,书一份曾经的母校与我。学校特开辟【七秩芳华·往昔如昨】专栏,殷殷讲述他们的往昔故事。

本期校友

詹国彬,江西婺源人,先后就读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师范学院前身)外语系专科班和政教系本科班,厦门大学管理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和台湾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担任宁波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现任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特聘润泽学者,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民政部理论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农业部软科学项目、浙江省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同时,担任《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重庆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等10余个刊物审稿专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以及河北省新型智库——公共政策评估中心核心专家、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等学术兼职。


一、为学英语,结缘江教


1993年初中毕业,我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婺源县江湾镇荷田小学附中任教。由于山区教师资源十分缺乏,我被校领导安排担任初一英语和初二物理课程教学工作。

师范毕业生被安排同时教授初中英语和物理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荒唐,但在那个师资匮乏的年代却也司空见惯。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顶着重重压力投入课程教学中去,精心研读教材、认真设计教案、虚心向前辈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全县会考时的成绩是出乎意料的好,任教的初一英语和初二物理均名列全县前茅,也因此荣获了“婺源县优秀教师”的殊荣,这在工作之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正所谓“教然后知不足”。在担任初中英语和物理课程教学期间,作为中师生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不足,求知的欲望和冲动日益强烈。彼时恰逢县教育局选派优秀的初中教师赴江西教育学院进修英语,以改进全县英语师资队伍水平,获得信息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师资进修培训计划。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备考后,我参加了成人高考,以593分的优异成绩叩开江西教育学院的大门,从此与江西教育学院结缘。

暂别乡村教坛来到省城求学,既感到新奇也令人振奋。我被分配到外语专科(1)班,美丽大方的陈宏老师成为了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生活上却是十分地关心和照顾,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与好评。闲暇时间,陈老师不仅经常走访学生宿舍,还时常邀请我们去她家里作客,改善伙食,同宿舍的王金豹、邱全东、杨先锋和我没少去。尽管离开母校已经21载,我与陈宏老师的联系从未间断,陈老师始终如一地关心着我的成长,陈老师对我而言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在外语系学习的日子,学习氛围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好,同学们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励着每一个人,课堂发言、课程测试、英语角唇枪舌战、口语测试、听力测试、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老师们教得激情澎湃,同学们学得热火朝天,英语水平在这种氛围中悄然得到了提升和跃进。不少同学硬是凭着初中毕业的英语水平基础,凭借着难以想象的毅力、动力和努力,一个学期后过了大学英语四级,一个学年后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而我也有幸位列其中。

抚今追昔,回忆外语系的日子,心里充满着的感激、感动和感慨。闭上眼睛,仍然记得那些兢兢业业,在课堂上忘我教学的亲切面孔:精通语法的吴熹老师、和蔼可亲的听力课应丽君老师、学生味十足的精读课汪筱玲老师、古灵精怪的泛读课谷旸老师……还有慈祥温暖的外教Miss Ann。如果说成长和成才是一场马拉松的话,外语系老师们无疑都曾在关键时刻为我们加持养分和动力,成就我们如阿甘一样无畏和勇敢地向前奔跑,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

在这个七月流火的日子里,借母校校庆的东风,请允许我回忆一下那些并肩学习和战斗过的小伙伴们:王金豹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东莞市委党校、邱全东硕士毕业后任职于深圳宝安区政府、梁银华硕士毕业后在深圳做律师、卢远晶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全国人大、何志文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南京市检察院、徐雪山硕士毕业后任职于重庆邮电大学、兰彩玉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广东药科大学、曹丹丹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北京某中学、谢黎智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南昌航空大学、陈尚恒硕士毕业后任职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王卫霞博士任职于华东交通大学……还有很多学有所成后仍然扎根基础教育讲台的同学们,如揭红军、付继英、杨先锋、江波……无数如他们一样的江教学子扎根三尺讲坛,甘于奉献,将阳光雨露播撒给祖国的下一代,照亮孩子们的天空,一如母校照亮我们一样。


二、为了考研,转投政教


初入江教学习英语,我抱着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学有所成后扎根中学英语讲坛,争取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英语教师。一次老乡聚会上,一位即将毕业的中文系老乡不经意间说起一个同学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那种羡慕和崇拜之情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外文书”的环境中,对于考研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感觉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在老乡的怂恿和鼓励下,认为只要英语达到六级水平是可以一试的。考虑到虽然英语过了六级,但如果选择英语作为专业于我而言是不明智的,毕竟与英语本科的学生相比较无疑处于劣势。我跟王金豹、黄斌同学一番商讨后,一致认为先转到政教本科学习后再做抉择。出于这种考虑,我跟王金豹、黄斌同学就转而选择了政教系本科班,继续深造。

与外语系相比较,政教系脱产班学生则要少得多,印象中一个班就是十五六个同学,因为是小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也很容易和便利,课堂教学氛围既轻松又活跃,现在回头看看俨然有点研究生教育的风味。本科阶段班主任是肖良平老师,那时候的肖老师时常剃个小平头,又年轻又精神。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专业课教学也是一丝不苟、特色鲜明,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那时候肖老师刚新婚不久,但在学习和生活中却是对学生倾注了很多心血,过节的时候甚至邀请我们学生去他家里做饭,师生之情令人终生难忘,如沐春风。记忆中,政教系老师们一个个都是授课高手,温文尔雅的徐斌教授、大气从容的林容教授、激情澎湃的胡友静教授、博学多才的徐书生教授、玉树临风的刘玉凤教授、谦谦君子缪鸿儒教授……还有刚毕业负责团委工作的刘瑞享老师,一个个都把他们擅长领域的知识倾囊相授,让我们接受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自然辩证法、法律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专业课程,引领我们领略到了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和魅力,平生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于解释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巨大能量。

正是得益于政教系老师们精心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对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建立了粗浅认知和情感认同,同时也激发了我选择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勇气。在经历了南昌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的双重考验后,我完成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和蜕变——2001年我以高分(379)考取了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班里的同学如刘练军(东南大学教授)、王刚(厦门市委党校教授)、王金豹(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志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向阳(湖南大学教授)、李继民(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凌学武(江西省委党校教授)、周纯义(南昌航空大学副教授)等同时或先后考取了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有些同学继续攻读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成为行业佼佼者,续写着属于江教人的骄傲。


三、为了重逢,选择分别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岁月如歌,屈指算来,毕业离开江西教育学院已经21载。21年间,江教学子们犹如满天星一样散落大江南北,遍布各行各业,一个个忙着建功立业……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心里都永远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那就是“我们都是江教人”。因为四处求学和工作调动之缘故,我有幸在厦门、宁波等诸多城市学习或生活过,期间也曾碰到江教的师兄师姐或师弟师妹,无论是新友还是故人,只要一提起江教,那种亲切感顿时油然而生,亲近之情溢于言表,宛如兄弟姐妹。

作为学子,如果说毕业是在形式上选择与母校分别的话,这种分别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物理距离罢了;正可谓“一朝入江教,终身江教人”,事实上,母校是每一个学子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情结。如果说为了梦想、为了追求、为了诗与远方,我们必须选择与母校分别的话,那么,“我们一次次的离开,是为了一次次的归来”,因为母校早已成为我们所有学子的精神港湾。

无论你成功或失败、无论你得意或失意、无论你来或不来,母校永远都矗立在红土地上、伫立在内心深处,等你归来,许你重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奋进的时代,也是一个书写传奇的时代。历经70载矢志不渝的奋斗,江西教育学院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和蜕变,成为了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2021年南昌师范学院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

欣闻母校七秩芳华,作为江教人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衷心祝愿母校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四海扬。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灯塔党建在线)


【身边的好老师】杨迎:厚植教育理想  践行教育理念

曲建武教授做客学校第54期青蓝讲坛

缅怀先烈迎国庆,我们这样用青春告白祖国!



-ncsfxy-

-南昌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朱润花

责编|姜婷

审核|常颖 谢梦君 戴达峰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NCNU_GFdy@163.com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